一个人孤单的看万家灯火


看到过一句富含深意的陈述,大概是这样描述的:

曾经的岁月里,我也曾憧憬过成为一个内心深邃且镇定自若的成熟者。虽然时间匆匆流转,我在年岁上已为成年人,但生活却与我的想象截然不同。曾以为随着岁月的增长,寂寞感会自然消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如此相似,内心的不安和孤独感无处不在,即使我们笑得很开心,但却很难说出心中所感。或许,这便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含义。

真的会有完全不寂寞的成年人吗?或许这个答案是不置可否的。每个人自生下来就是孤独的旅者,最终也将独自离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们这类人,常常被称为外向的孤独患者,乐观的悲观者。我们过分关心他人的看法,内心敏感、多疑,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存在。我们在人群中常常显得被动和累,于是我们渐渐地偏爱独自一人的宁静时光。

朋友们告诉我,我虽表现得乐观,但实际上总有很多的心理障碍困扰着我。我胆怯、害怕失望,我钟爱独自一人的世界。我会因动人的电影而流泪,会因美妙的旋律而轻声哼唱。但即使内心的情感再怎么汹涌澎湃,我也只会将其深藏心底。

许多人都说,有思想的人在何处都难以融入人群,我也期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我却发现我并非如此。我害怕别人觉得我无趣,又无法让自己变得风趣幽默,因此我选择了孤独作为我的常态。

林语堂曾言:“孤独”二字拆开来看,包含了孩童、水果、走兽和蚊蝇,仿佛能够撑起一个热闹的夏日傍晚巷子口,但却与我等人的情感格格不入。这便是我理解的孤独。

我感受到自己变得越来越难以被某些文字触动心灵,寻找不到能够令我彻夜流泪的电影。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的时刻,而身边的人们也都各自忙碌着。或许,一个人的成长,就是要从接受孤独开始。

我也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他人稍加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以为是坦率的表现,其实这不过是孤独的体现。你骨子里的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以及过于在乎他人的想法都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这便是外向的孤独患者的真实写照。

我已经过了三十而立之年,但我的经历却如白纸一般简单。这些年我漂泊不定,没有真正地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我没有常人所拥有的那种事业心。我心中所想所念的,都是青春年少时的回忆。在我看来,我仍是一个少年人,只是拥有了一副中年人的躯壳而已。我表面上似乎已经成长了,但实际上却毫无进步可言。融入世事并非我所追求的,但看着万物成长却也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让人感到狼狈的不仅仅是平凡无奇的生活;让人难以启齿的也不只是言不由衷的话语。在茫茫人海中,有些人的诗篇破碎却也有人回应和声;有些人可以与共饮、吟唱陈年的曲调。一切看似孤独的事物都可能孕育出希望。我们有勇气去对抗那些不可磨灭的宿命并相信在山穷水尽之时总会见到柳暗花明的时刻。对此我抱有深深的期待和愿望。

我是轻霜一触即化亦是一段经年沉淀的记忆随风飘散而散去时留下的是淡淡的痕迹与深深的思考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也愿你的人生旅程中既有欢笑也有希望之光相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