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文徵明,一位在书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尤其擅长行书和小楷。他的笔下,字迹温润秀丽,稳重且老成,严格遵循却又生动意态。他虽然未展现出雄浑的气势,但作品中流露出的是晋唐书法的独特韵味。
文徵明的书法风格中很少带有浮躁之气,他在挥毫泼墨间,总是显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或许是因为仕途的坎坷磨去了他的锐气,而大器晚成则使他的书法风格愈发稳健。在他88岁时所书的《琵琶行》,可谓是他的书法艺术巅峰之作,现珍藏于湖南博物馆,是该馆的珍宝之一。
这部作品,展现了他晚年习见的书风,笔随心运,胸无滞疑。每一个字、每一笔都显得那么的严谨秀丽,笔性流利,火候温润。流露出的是温文尔雅的气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在浔阳江头的一个夜晚,诗人送别了客人。枫叶、荻花在秋色中瑟瑟作响。主人下马,客人登船,举杯欲饮却无管弦助兴。醉意未成,却要惨然别离。仰望天空,只见江面浸月,一片凄清。
突然听到水上的琵琶声,使得主人忘归,客人也不愿发船。询问那弹琵琶的是何人,那人琵琶声停却迟迟不愿回答。移船相近想邀请他相见,又添酒回灯重新摆设酒宴。千呼万唤才见到他出来,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动轴拨动弦两三下,还未成曲调却先流露出情感。每一弦每一声都掩抑着思绪与情感,似乎在诉说着平生不得意的境遇。低眉信手继续弹奏,述说着心中的无尽故事。轻拢慢捻之间又抹又挑,先奏《霓裳羽衣曲》后弹《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落下,小弦切切如般细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奏,如同大小珍珠落入玉盘之中。
接下来的乐声如间关莺啼般婉转流利,又似幽咽的清泉在冰淌般难以言喻。冰冷的泉水让弦声凝绝,凝绝之后又暂时停顿。这里又别有一番幽愁和暗恨在其中滋生,有时无声胜似有声之妙。突然间如银瓶破水一般迸发而出,又像铁骑突出刀枪齐鸣般的震撼人心魄。曲终收起拨子当心一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般清脆响亮。
周围船只静默无言,唯有江心秋月映入眼帘。沉吟片刻后放下拨子插入弦中,整顿衣裳显出庄重的神情。她自言原是女子,家住虾蟆陵下。十三岁便学得琵琶技艺成家,名扬教坊的第一部。一曲之后曾使技艺高超的乐伎折服,妆扮得美丽时又常被秋娘妒忌。五陵年少争相赠送礼品给她,一曲红绡不知数了多少回。然而命运多舛的人生使她不得不错位、转嫁作商人妇的生活伴侣且沦为社会之边缘人 ……
这样的一个普通女子虽然受到了诸多的委屈和但在生活中她依旧寻找并执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文徵明通过书写《琵琶行》不仅记录了这一段历史也传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共鸣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
文徵明88岁时书写的这幅作品可以说是其一生书艺的最高体现是对自己人生的独特理解与表达更是他与世人分享的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值得我们珍藏和传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