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使命简介50字
关于《一的使命2续篇》的赏析
作者周威,是荔枝新闻特约的评论员及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宠物行为训练师。本文是专为荔枝新闻客户端和荔枝网独家撰写的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的使命2》已在5月17日全球同步上映。在影视圈中,续集作品往往难以超越原作,然而这一规律却在《一的使命2》上有了新的诠释。关于轮回的话题虽然显得较为陈旧,但该片选择以此为背景拍摄续集的勇气依然值得肯定。在众多的狗主题电影中,忠诚和不离不弃的主题始终是永恒的。
回顾过去的电影,如《忠犬八公的故事》,描绘了八公垂垂老矣时仍在大雪纷飞的车站等待已故主人的场景,令人感动不已。进入新世纪后,狗的题材作品逐渐丰富。从John Grogan的畅销回忆录《马利与我》到Garth Stein的小说《我在雨中等你》,都在探讨狗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探讨了人类与狗的关系。这些作品都在逐渐探究狗的心理和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
特别是当W. Bruce Cameron在2010年出版的《一的使命》小说中,以狗的视角讲述故事时,这种叙事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喜爱。这部小说在2017年被改编成电影后,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2.0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这在没有大明星加盟的动物类题材电影中实属罕见。
对于第二部作品,虽然我持保留意见,但它确实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影片中展示了进入21世纪后,人与狗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狗就与人类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伴侣和守卫者,更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在食物短缺时,它们甚至成为了我们的食物来源。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狗的智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比如生物学家Gregory Berns的研究表明,狗的大脑对于人类赞赏和食物的渴望是相当的,甚至有些狗更看重得到人类的赞赏。这进一步说明了狗在人类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它们可以是宠物、伴侣,也可以是警犬、导盲犬等工作犬。一些狗还被训练成治疗犬,用它们的情绪识别能力和强大嗅觉帮助人类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
在《一的使命2》中,我们看到了贝利的——比格犬茉莉具有惊人的识别癌症患者气味的能力。影片在展现这一情节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狗的使命远不止我们日常所知道的那样。
另外值得欣喜的是,《一的使命2》并没有过分美化狗的形象。片中的狗依然会因为无法理解人类行为而闯祸。看到主人因为家被弄得一团糟而上火的场景时,我仿佛也能感受到主人的无奈和焦急。尽管影片在某些地方有些瑕疵如狗尾续貂之嫌但总体来说它真实地表现了狗在人类的生活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当贝利最终放心地离开CJ奔向彩虹桥的另一端与伊森重逢时我手中的爆米花桶换成了纸巾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动。
《一的使命2》虽然有些许不足但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狗的世界以及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