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拍照的专用屏幕


近期我手中拿着小米MIX 4,不禁感叹其全面屏的完美无缺。

遗憾的是,自MIX 4之后,小米似乎停止了全面屏手机的发布,其他品牌也相继停止了相关产品的生产。

究其原因,小米Mix 4之所以能够达成“全面屏”的称号,其实离不开其采用的“屏下摄像头”技术。而在手机技术的历史长河中,升降摄像头技术也曾风靡一时,完美地实现了“全面屏”的愿景。虽然其曾经风光无限,但后来却纷纷遭厂商停产。

那么,究竟“升降摄像头”存在哪些问题呢?

升降式摄像头,曾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最终却被大厂所淘汰,原因如下所述:

首要的问题在于其机械结构。每逢拍照或视频通话时,摄像头需要升起来进行工作。然而这一过程既缓慢又容易出故障。想象一下,当你急切地想要自拍时,却要等待数秒等待摄像头升起,这样的体验确实令人抓狂。这种机械结构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容易损坏。一旦手机不慎摔落或摄像头在升起时受到外力挤压,都可能导致整个模块报废。

维修这种摄像头既麻烦又昂贵。与屏下摄像头或打孔屏的设计相比,其可靠性及耐用性显得不足。

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还增加了手机的制造成本。为了实现其升降功能,厂商需要在手机内部添加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电机,这不仅增加了手机的重量和厚度,还牺牲了手机内部的空间。这导致电池容量和其他组件的布局受到限制,最终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消费者往往更看重性价比。花同样的钱,消费者自然希望购买到性能更强、续航更持久的手机。升降式摄像头手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而且,升降式摄像头的厚重型设计违背了消费者对手机轻薄便携的需求。如今的人们希望手机能够轻松放进口袋或包包里。过厚的手机显然不符合这一需求。

这种摄像头的机械结构在防尘防水方面存在天然劣势。频繁的升降过程会在缝隙中积累灰尘和水分,从而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这一问题尤为明显。

随着屏下摄像头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升降式摄像头的机械结构设计逐渐显得落后。屏下摄像头不仅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效果,还避免了机械结构带来的各种问题。其成像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逐渐超越了升降式摄像头。

尽管升降式摄像头手机曾带给我们独特的体验,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它确实不再适合当前的潮流了。或许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过渡性的设计理念,尽管其曾经的惊艳让人怀念,但在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面前,它最终还是要让位于更加先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