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评价(最新版)


你是否在寻找引导孩子阅读的新方式?以下几条策略是否进入了你的考虑范围?

亲子共读打卡、专注纯文学阅读、以及要求孩子指读,你是否在使用其中之一或者几项来引导孩子的阅读?请暂时停一停,因为这三者或许存在一些误区。

有一本名为《阅读之道》的书籍,正为我们揭示了错误的阅读观念,引导我们回归到阅读的常识中来。樊登老师邀请了【真心爸妈】做客【帆书】,共同解读他们的新作。

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为孩子不爱阅读而感到焦虑的家长们。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阅读。

那么,什么是“自主阅读”呢?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孩子主动选择并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安排。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爱籍,会选择陪读,即与孩子共读同一本书后,还有“作业”要求孩子复述内容。

但家长们可能会误以为这种方式能强化孩子的记忆和有效阅读,实际上却是在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布置“作业”去阅读,很难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更不用说培养起他们的阅读习惯了。

《阅读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步骤,家长朋友们可以学习和尝试。要尊重孩子的自由阅读,不进行干涉;要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并持续深入阅读;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有效获取信息;要持续地阅读,从而养成终身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改变四个认知误区。应尽可能选择纸质书籍而非电子阅读器,因为纸质书是呈现阅读质量的最佳方式。不要过分强调课内外书籍的划分,因为这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要预算购书的数量,因为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明白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

关于指读的问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而让他们用手指着字逐字阅读。但这样会让孩子将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字的辨认和发音上,导致内容被忽视。指读并不是有效的“监督”方法,反而可能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和阅读。书的价格并不昂贵,如果孩子在某段时间对某类书籍感兴趣并买了书却没有及时阅读也没有关系。只要书被买回家就已经发挥了其作用。同时也要明白读书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可以滋神世界的一种习惯。

总之家长们要记住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让书成为你和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别为孩子设置强硬的标准只要他们养成了闲暇时光会下意识想翻开一本书的习惯就好。我们在阅读时不要带有“功利”心更不要孩子在阅读上有所结果只要父母做好榜样让孩子自由地阅读爱读什么都行这样慢慢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