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原因简短10个字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化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使得家校沟通更为便捷及时。无可否认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家访,仍是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在家访的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那么,老师在与家长对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话题的选取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大家分享家访时的“十问十不问”的建议。
问学习动机,不问学习进度
老师可以询问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了解其学习动机。这样做有助于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而关于具体的学习进度或成绩问题,则不宜过多涉及,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问个人特长,不问心理困扰
老师可以积极探寻孩子有哪些特长或才艺,这不仅能丰富老师的对学生认识,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对于孩子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应留待专业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因不当询问而引发不必要的担忧。
问家庭氛围,不问家庭矛盾
了解孩子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孩子的成长环境。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老师不宜过多涉及,以免引发家长的反感或忌讳。
问日常活动,不问课外补习
老师可以询问孩子日常的活动和兴趣爱好,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也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至于孩子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班的问题,则不是家访中必须询问的。
问健康习惯,不问经济状况
在家访中,老师的重点应放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对于孩子的具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老师应避免过多询问,以保护孩子的隐私和家庭的尊严。
问社交圈子,不问过度比较
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和朋友关系,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老师应避免在家访中提及其他孩子或进行过度比较,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问家长期望,不问过高要求
老师可以询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但不应过分强调过高的要求或标准,以免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问学校服务,不问学校索求
老师可以了解家长对学校服务和教育资源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但不应向家长索求学校资源或服务,以维护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交流合作建议,不谈负面言论
在家访中,老师应积极与家长交流合作建议和教育方法,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应避免谈论任何负面言论或批评性言论,以维护良好的家校关系和合作氛围。
了解需求帮助,不提不合理要求
老师可以了解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实际需求和帮助请求,并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但对于一些不合理或超出学校教育职责范围的要求,老师应明确拒绝并解释原因。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访过程中,“说什么”和“怎么说”同样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应密切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学习家访技巧、努力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提升教育的温度、为立德树人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