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板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谜语是:“衣锦还乡”——打一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有没有人知道答案呢?对了,就是“归有光”。那归有光这个名字和“衣锦还乡”有什么联系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项脊轩志》。(幻灯片1展示谜语及答案)
二、课文内容分析
现在,请三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前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位同学朗读最后三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标注好读错的字词和句子。开始。(学生朗读课文)
刚刚同学们的朗读非常棒,没有明显的读错的地方。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对,这篇文章的题目“项脊轩志”就是记录项脊轩这个书斋的故事和感受。(板书:项脊轩志——书斋的故事和感受)
那么,我们先来看作者对项脊轩的描述。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自己对项脊轩的感情,有喜也有悲。我们先来看看他觉得“喜”的地方有哪些。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喜的句子。(学生齐读并找出句子)
这些句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对,描绘了一个明亮、幽美、充满雅致的环境。虽然只是一个破旧的小屋,但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这里的生活是愉悦的,怡然自得的。(在“喜”之下板书:明亮、幽美、雅致、怡然自得)
项脊轩给作者带来的并不全是喜,也有悲。请大家浏览课文后边的段落,说说你的理解。(学生浏览后回答)
对,分家、母亲的早逝、祖母的期望、妻子的去世……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深深的悲痛。(在“喜”之后板书:分家、亲人离世等悲痛之事)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琐碎、平常的事件写得如此感人呢?对,就是通过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比如,作者写母亲的问候“儿寒乎?欲食乎?”虽然是很平常的问候,但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再比如,写妻子种下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叙述项脊轩里发生的日常生活琐事,用清新淡雅之笔表达了“多可喜、多可悲”的感受。明代王锡爵说:“(归有光)所为书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这正是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感觉。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和高超的写作艺术。(幻灯片13展示总结内容)
四、作业布置
课后请大家思考并回答: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下次上课我们将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请大家预习下一篇课文《荷塘月色》,准备朗读和赏析。
以上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