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续写600


白朴的《天净沙·秋》与元曲的秋思情怀

在元曲的浩瀚星海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尊为“秋思之祖”。除了马致远,元曲史上还有一位更早的才子,他同样以“秋”为主题创作了一首《天净沙》。这位才子就是与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齐名的“元曲四才子”之一的白朴。

白朴的《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创作风格与意境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首散曲都极富画面感,且均未采用普通曲子的“俚俗”用词,而是呈现出了宋词的含蓄婉丽风格。

一、《天净沙·秋》赏析

白朴的《天净沙·秋》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乡村画卷。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虽无一字提及“秋”,但秋的气息已扑面而来。

白朴的遣词造句偏向含蓄,但依然亲民,使得这首曲子在经过六百多年的时光洗礼后,其表达的意思依然十分浅近。他通过描写“秋”带来的各种景象,让读者细细体会秋意。

在写景手法上,白朴与马致远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都采用了“名词联动”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意象来展现秋天傍晚的景象。白朴的曲子在最后两句中,通过“一点鸿影下”带出了一片海市蜃楼般的回忆场景,这种转场的手法也为整首曲子增添了不少韵味。

二、白朴的生平背景

白朴生于金哀宗大正三年(公元1226年),他的祖上三代都是金国臣民。小时候家里非常富裕,父亲白华与大诗人元好问是通家世交。元好问非常欣赏白朴的才华,并时常夸奖他。在白朴七岁那年,金被蒙元灭国,他的家庭遭遇巨变。从此之后,他不再食荤,也拒绝在朝为官。

了解白朴的生平后,再回看他的《秋》,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那只老树上的寒鸦、那片青山绿水下的雁影,都仿佛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和寓意。

相较于马致远的《秋思》,白朴的版本在创作手法上更为简洁。尽管《秋思》的创作水平更高,但仍有学者评价白朴的《秋》随意挥洒,把曲子写出了词的意境。他在朦胧烟霞之间写出了天地间的寂寞和淡淡的忧愁。

白朴的《天净沙·秋》虽然或许没有《天净沙·秋思》那样的震撼力,但它的“秋意更长”。这份更长久的秋意不仅来源于秋天本身的深远,更来源于作者内心深处那份不为人知的情感与经历。

无论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还是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曲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情感,更承载了一个时代、一个的文化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