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学计算机我后悔了


文/菊妈独白

还记得三年前,衡水中学的学霸张锡峰在讲台上激情四溢地发表“我是一只来自乡野的土猪,也要勇敢追梦城市白菜”的言论吗?那时,很多人对他质疑连连,有人说他措辞不当,有人说他并非真正来自寒门,更有人指责衡水中学培养的是高考机器。

其实,当时张锡峰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很多事情并不懂。他的无意之举或许并非刻意为之。在近日的采访中,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当时他正忙于高考的繁重学业,哪有精力去思考这些?他的言行被无限放大,也成了某些人攻击衡水中学的靶子。

考上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他,虽带着幸运的光环,却又对错过的清华北大心存遗憾。谈到志愿填报时,他流露出些许无奈和懊悔:“当时只想着高考的事,没想过后来的专业选择和未来规划。”

关于张锡峰的兴趣与职业规划,他渴望投身AI+教育领域。尽管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却仍对此心有不甘。他在大学期间尝试了多种工作,包括游戏主播、自媒体等。如今他租了一间房子住,虽然每月要花费2500元,但他并不觉得心疼。

他目前的状态如同水豚般佛系:“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然而在迷茫中他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他正在与小团队一起创业,尝试着以前未曾做过的事情。

张锡峰一边准备找工作一边准备出国深造。虽然高中阶段的学习已足够充实,但他并不想继续应试教育。他表示上了大学后不再用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但同时也面临着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与焦虑。

谈到未来时,张锡峰显得有些纠结:“我想在30岁之前赚够钱开个小酒馆。”他也承认自己不想过度工作、不想过度码代码。这种纠结和迷茫是许多大学生都会经历的阶段。

采访结尾时他说:“唉,还是盲从吧!先按主流走吧!”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和对自身选择的反思。这引发了人们对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思考:是否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迷茫期?

学姐认为迷茫是当下普通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迷茫和妥协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往往会选择妥协而非一味坚持理想。

张锡峰的故事提醒我们选择专业不能太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就业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专业否则将来可能会后悔。

另外两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迷茫和如何选择专业?或许我们可以从张锡峰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在迷茫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就业形势。

我是@菊学姐我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为你们带来更多有趣的教育观点和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