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融合
南方快讯(记者/许文婷 通讯员/高塘石中学)
“品味我们校园的丰收果实。”近日,广州市天河区高塘石中学的学生们欢庆丰收,互相赠送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学校的菜园究竟位于何处?答案竟在学校的后院里。这里是高塘石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一处。
如何在新时代有效推行劳动教育?这不仅是全国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高塘石中学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高塘石中学创新了劳动教育的形式,积极建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学生劳动教育新路径。
为了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学校在无法横向扩展空间的情况下,巧妙地在纵向上挖掘潜力——在学校后院的空地上开辟出了一个约百余平方米的“学园菜圃”劳动教育基地。
后院菜圃规划图 通讯员提供
这个菜圃项目设置了33个可移动的种植箱,由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分班承包。其中,三年级的学生负责花草种植区,如向日葵和波斯菊等;四五年级的学生则负责蔬菜种植区,如秋葵、茄子和菜心等;而六年级的学生则负责瓜果种植区,如西瓜和黄瓜等。
在这片小天地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松土、播种、浇水、灭虫等种植过程,并记录下“我的菜园日记”,见证了菜园中的成长奇迹,也深刻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真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高塘石中学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景,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加强了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与课程设计。学校推出了“三二一”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包括“学园菜圃”、“日常家务”和“周期性劳动”。每个项目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教育清单,并建立了家长、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方面,学校以生态种植为核心,深入研究了种植课程与语文、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学校开发了“学科+劳动”系列课程,由不同学科的老师整合学科与劳动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老师处习得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提升劳动素养。
学生们手绘的劳动笔记 通讯员提供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校级主管领导担任劳动教育总策划师,各班班负责家校劳务协调,还有专门的负责人策划劳动周活动。这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劳动教育实施框架。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塘石中学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也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