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学生单独补课


9月7日清晨,11岁的蒋亚良如常来到了硖石街道隆兴佳苑小区的社区公益课堂。这里的氛围依旧充满着孩童的读书声与求知的热情。“这里我们有金老师和徐老师的课可以听。”他如是说道。

金老师和徐老师,即金吕平和徐晓红夫妇,他们以教育为业,家住隆兴佳苑。金吕平是斜桥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而徐晓红则在斜桥中学执教语文。

去年,这对夫妇在小区内设立了名为“隆兴嘉苑”的公益课堂,以此延伸至整个西山社区。只要有意愿的小学生均可免费报名参与。课堂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业成绩,更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一年多来,已有33名孩子加入其中,其中不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从开班至今 公益课堂学子日渐增多

在公益课堂开班前的两周,金吕平夫妇就开始提前准备辅导资料,并确保教室的整洁。正式开班的那天早晨,金吕平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随着一声声“金老师好”、“徐老师早”,教室中很快就坐满了近20个孩子。蒋亚良则坐在小木凳上,专注地阅读着课外书籍。

蒋亚良来自云南,现居住在实验小学附近。他与金吕平原本素不相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为了金吕平的学生。“我是最早一批加入这个公益课堂的孩子。”他回忆道,“在西山社区爱心教室的时候,我跟着金老师学习奥数。”

2018年暑假,金吕平在西山社区爱心教室无偿授课,特别组建了一个奥数班,挑选了13名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其中有2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负担课外兴趣班的费用。金吕平便决定私下里将他们带到家中,进行免费的辅导。

徐晓红对丈夫的决定表示全力支持,并提议自己协助教授语文和英语课程。他们的决定很快在邻居和朋友间传开,许多人主动表示愿意加入这个公益项目。于是,去年7月,他们的家庭公益课堂正式开班,起初只有7名学生。

这个家庭公益课堂设有全天班和半天班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参与。课程主要以试卷讲解和老师点评为主,同时辅以辅导资料和练习本等学习工具。

“试卷、辅导资料、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都是我准备的。”金吕平表示,“孩子们的成绩提高才是最重要的。”他还提到,很多孩子在双休日独自在家,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他们决定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他们将公益课堂命名为“爱心伴成长”隆兴嘉苑公益班。

空间虽小却容满爱 公益课堂搬迁至员服务驿站

随着公益课堂的持续开展和受欢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慕名而来。很快,参与人数就超过了10人。在第二学期,人数接近20人,而金吕平家中的空间已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

面对场地问题,金吕平与西山社区和物业进行了沟通。最终,他们得到了在员志愿服务驿站使用场地的支持。这是一个供小区居民休息和活动的场所。每周六,这个地方就变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

员志愿服务驿站原本只有2张桌子,但金吕平特别定制了一些围绕墙边的小桌子。他从家中带来了十几把凳子,并自己用锯子调整了凳脚的高度以适应孩子们的坐姿。他还购买了体育用品如羽毛拍、滚铁圈和飞盘等。

金吕平在生活中是个节俭的人,但他对孩子们的投入却从不吝啬。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孩子有地方吃午饭且营养均衡,他和妻子在附近餐厅为每个孩子订了午餐套餐并亲自去取餐。“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吃得健康、干净、营养均衡。”他说着还为孩子们准备了酸梅汁等饮品。

随着报名人数的不断增加和所需资料的增多,金吕平在上个学期购买了一台家庭复印机以方便打印试卷和其他学习资料。他还记录了每个孩子的出勤情况、测试成绩和薄弱点等信息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在公益课堂中有个叫邹雨璐的孩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家住桃园里小区去年因作文成绩不佳而影响了整体成绩。金吕平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他的小本本上做了记录并送给她一本作文书作为帮助。“金老师和徐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技巧还关心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