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该奋斗的年纪你却选择了安逸
坚守本心,于荣辱中见智慧;持续学习,以青春之名拥抱无限可能,并在最需要拼搏的岁月里,莫让心灵被安逸束缚,执着追求心中的梦想,你方能最终实现梦想。今日,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在复旦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表了致辞。他与学生分享了自身经历的三个故事,用以激励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
以下为演讲内容的译文:
尊敬的师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个夏意渐浓的季节,又有一批同学怀揣梦想、肩负希望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从今天起,学校成为了母校,同窗变成了校友,离别变成了新的启程。
人生就是由无数次的告别与相遇组成。毕业典礼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场特殊的集体告别,也是你们人生中如灯塔般闪耀的时刻。我深感荣幸能与你们一同“向过往致敬,为未来壮行”!
回想起当年作为研究生首次进行颅内外搭桥治疗脑巨大动脉瘤的经历,那份挑战与成功的交织至今仍让我深感生命的魅力。术后证实手术成功的喜悦,以及导师的信任与支持,都成为了我前行的动力。时光荏苒,这些经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我志得意满还是迷茫无助时都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与力量。这就像师徒之间的关系,先从理论开始指导,再到实操手把手教导,而后是鼓励放手向前,以不变的支持相伴于路途中。
故而,我能深深体会到学校让我代表导师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重任。毕业典礼英文Commencement不仅意味着结束,也象征着新的开始。今天与其说是一个结束的时刻,不如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为与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你们有所助益的赠言,我经过一番思索后整理了三个故事供大家共勉。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轻人在印度旅行时见闻当地人要爬山的故事。年轻人因装备精良而自以为能快速登顶,但最终却因急功近利而未能领先太多。印度人告诉他:“我们与山共舞,享受每一步被山托举的过程。”毕业后你们将踏入职场或科研领域,面对与校园不同的挑战。此时你们能否像故事中的印度人一样享受与工作、事业融为一体的过程呢?甚至先爱上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不再计较付出与牺牲。
在顺境中不骄傲自满,在逆境中不失斗志。在任何环境中保持本心与激情这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二个故事:提及最早的时候路只为行者铺设,但后来随马车和汽车的出现路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这告诉我们:在资源使用上效率高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者。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职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学无法为每位学生提供未来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终身受用的技能储备。走出校园后请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以确保始终高效利用资源。世界变化之快超出我们的想象时代在前进时会毫不犹豫地抛下某些人因此我们必须具备驾驭变化的能力拥有跳脱传统框架的视野和驾驭人工智能的智慧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夏洛特·布朗的盲人女孩通过无数次的训练成功完成撑杆跳并获得奖牌的故事。她虽然遭遇了瓶颈和偏见但她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不一定拥有最好的开始但总能坚持到最后用心去做到最好。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安逸和舒适区但我们不能忘记真正的顺其自然来自于竭尽全力后的坦然不是无所作为的懈怠。在最该奋斗的年纪请不要让自己的心局限于安逸之地心怀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你方能实现梦想。
登山的故事、道路的故事、盲人撑杆跳的故事分别启示我们新时代最优秀的人应具备的心态、学习和奋斗精神无论未来走向何方请记住是这个时代和的蓬展托举了我们而复旦大学的精神会永远给予你们无尽的动力无论身在何处这份青春的记忆和激情都将永存。
我问你欲往何处去你指向了大海的方向在日月光华的照耀下背起行囊向着光明的大道前进世界如此之大你应去看看而家始终温暖无论何时都欢迎你回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