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阅读感想20字
探寻深情的笔触——论史铁生的《合欢树》
笔下观文,吾认为朱自清的《背影》堪称描绘父爱的经典之作,而在表现母爱的美文中,史铁生的《合欢树》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佳作。
在这篇约两千字的作品中,史铁生以合欢树为符号,用朴实无华、近乎白描的语言,寓情于景,以日常生活的片段为画布,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记述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及离世后的故事。这其中有对母亲的深沉挚爱,也有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由衷的赞颂。
史铁生的行文简洁明快,疏密得当,重点突出,情节感人。他似乎随意地回忆着,但每个字每个句都经过精心挑选,深藏不露的用意体现在文章结构的主干清晰,枝节剪裁得当。文章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在感受字里行间那份真挚丰富的母爱怀念的也能展开想象,回味无穷。
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一个慈爱、善良、坚韧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读者的阅读中逐渐清晰起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为之感怀至深,唏嘘不已,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当唯一的儿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遭遇半瘫的打击时,母亲不仅要承受儿子身心上的巨大痛苦,还要在儿子面前保持温顺,不增加其心理负担。“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的是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的无尽关怀和费尽心思的照顾体贴。
合欢树作为文章的见证者,默默地记录了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棵树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挚爱与深情,更展现了这对母子相依为命、饱受煎熬的心灵痛苦。当作者的小说最终发表时,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这样的遗憾让人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文章中的自问自答部分具有强烈的内心穿透力。它让我们读者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思。“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这种五味杂陈的感受涌上心头,既有悲伤之感,又有温暖之情。我们读来常常被感动得心情沉重,掩卷深思。
伟大的母爱常常让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当我们真正长大后,明白母亲的慈爱和良苦用心时,却已无法回报。这让我们深感愧疚和痛心。史铁生的文字让我们在反思自己对待生活态度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净化。
作者陶玉山,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济南人。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文字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他的作品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获得了多次市级以上文学奖项,并有多篇作品被收入到文学作品集中。
【齐鲁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为齐鲁壹点号作者创作,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想要报料、求助或寻求帮助?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随时等待您的报料! 我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