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字大全10000个字
在当今书法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在上演。很多知名书法家以及被冠以“大师”称号的艺术家们,他们大多以草书为特长,尤其是“狂草”技法,展现了其作品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性。尽管这些作品个性鲜明、充满新意,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们往往难以被大众所理解。当有人对这些作品提出质疑,要求他们展示一下楷书水平时,回应之声中不乏有人称楷书为“三流书家所写”。
更为甚者,楷书竟被直接称作“逝去的字体”,仿佛它就像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零件,毫无个性、气韵和艺术美感可言。在他们的眼中,越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楷书作品,越容易遭受讥讽,甚至被扣上“印刷体”的帽子。
回望历史,有一位书法家的楷书却深受大众喜爱,他就是民国时期的书法艺术大师高云塍。高云塍的字不仅被收录进课本,更是首套楷体铅活字的书写者。据估计,十几亿人曾接触并学习过他的字。
高云塍,原名高建标,生于1880年的浙江萧山,世代书香门第的家风让他自幼便展现出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他三四岁就开始拿着毛笔随意涂鸦,并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唐代楷书开始练习。到他十岁时,已经能写出一手端庄大气的正楷字。江浙地区的富豪和商家纷纷请他书写匾额,使他的字在当时的知名度极高。
1925年左右,高云塍经郑午昌推荐加入了书局,并为书局书写了超过八千个楷体铅活字,被推广为印刷标准字体。这一成就让他的名声大振,他也因此结识了上海众多知名书法家。
1930年,高云塍与郑午昌共同创立了汉文铸字字模厂,他担任主要书写工作,共计书写了一万多欧体字。这套字模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甚至在本世纪初的某些地区仍在使用。高云塍被誉为“楷体铅字之父”。
那么,高云塍的楷书为何如此受到欢迎呢?这得益于他独特的书写技巧和风格。他的字笔画饱满有力,结字端庄而不失灵动,既有艺术美感又具实用性。他的楷书源自于晋唐宋元诸家,并借鉴了“馆阁体”的规范与大气之优点。他的字清晰易辨,既能满足文字扫盲、传递信息的需求,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高云塍的楷书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家的风格为基础。他的字起笔藏锋,落笔后笔尖按压回锋,行笔以中锋为主,笔势方圆兼备。在转折处既有力道又不失圆润。结体疏密得当、左右呼应使得整体给人一种周正圆润、优雅美观的感觉。
对于高云塍的书法艺术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