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是什么能力


感悟祸福之道

01

老子曾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这句话深生哲理,告诫我们福祸相依,不可轻视。

从小,家长就会告诫我们,要尽量避免惹上麻烦。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福分与祸事常常交织出现,力所能完全避免。人生的道路哪能总是顺风顺水?我们总要想方设法减少祸端,积极化解不测之事。

一个能够远离灾祸的人,往往具备以下三种品质。

02

第一,掌握自控力,避免走极端。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春秋时期一位父亲养了八个儿子,他询问朋友何为最有福气,得到的答案却是一个可能因功高震主而陷入困境的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福气与显赫的地位并不总是好事。

过于显赫的地位和过大的功劳往往伴随着危险。就像伴君如伴虎一般,功名利禄面前,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或感到有危机感,那么主动退让是明智之举。

与故事中的主角相比,楚国的屠羊说就显得理智得多。他选择在楚王重振旗鼓后隐退,过着简单而快乐的平民生活。古话说的“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正是告诫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走极端。

人到了山顶,虽然能“一览众山小”,但随之而来的“一山不容二虎”的境地也会体现出来。为了避免被伤害,不如主动下坡,融入普通人群中。

演员徐静蕾曾说:“越是美好的东西就越会日益地显现出它的极端两极化。”这提醒我们,不要被眼前的美好所迷惑,要警醒地看待一切。过度的繁华与美丽往往伴随着快速的衰败与失落。

第二,提升趋势判断力,做到善始善终。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灾祸在发生前都有预兆,中途还可以调整,但往往因为我们的麻痹大意而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春秋时期,虞国的大臣看到了晋献公借道攻打虢国的行为背后的不义之处,但虞国国君却因小利而忽视了潜在的灾祸。最终虞国被晋国算计并打败。这告诉我们,不讲手足情义的举动往往会自食其果。

我们必须看清这个宇宙现象的因果关系,才能远离痛苦,得到真正的幸福。那些心存的人期望能有美好结局只是异想天开。虽然小恶可以得利,但最终会被人警觉并反咬一口。平时不积德积福,遇到风雨时只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我们要学会判断趋势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 增强复原力, 逆境中扭转局面。

无论我们多么强大, 也不能一直胜利, 失败是难免的。因此, 在失败时我们需要有复原力, 稳住自己, 然后再次出发。

聪明的人会主动设计一个“失败的方案”,从而为逆袭留下可能性。音乐大师王洛宾在身陷困境时仍能创作出美妙的歌曲;作家木心在和困苦中仍能苦中作乐, 写出作品。当灾祸来临时, 我们应学会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就能与灾祸保持距离甚至超越它。

观察洪水时我们会发现, 有些大树像中流砥柱般屹立不倒, 它们的定力强大, 复原速度也更快。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培养自己的定力与复原力, 才能在逆境中迅速恢复并继续前行。

05

《道德经》中列举了灾祸发生的四种原因, 并告诉我们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完美而停步不前, 而应像鹅卵石一样圆润且不失本心; 富贵时藏而不露并积极施舍; 骄傲自满时马上悔过做回普通人。灾祸的发展不是直线而是波浪式前进的, 我们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长期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大部分的灾祸源于内心的不安而非事情本身因此控制内心世界的人总能及时止损。福气往往青睐那些内心安宁、生活简单朴素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感谢你的阅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文字世界!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