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十八盘特征和寓意
泰山之十八盘探秘
泰山,五岳之首,其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那十八盘石阶。这石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虽距离不足一公里,却能在短短的距离内攀升四百多米的高度,拥有多达一千六百余级的台阶,倾角更是达到了70-80度。这不仅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对游客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下面,就让我来为您详细解析这泰山之上的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是对从松山谷地至南天门这一段山路的统称。这段山路被细分为“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以及“紧十八盘”。其地理位置在泰山之北的松山之上,双崖夹道,旧时被称为云门,现今则称为开山。此名源于清乾隆末年对盘道进行改建时所命名。开山的北面即是龙门,昔日有龙门坊作为标志,但后来被毁损。在西侧的岩壁上,仍可看到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的狂草“龙门”大字。
我们来说说这“泰山慢十八盘”。这是起始的393级台阶,因其攀登时相对较为轻松,故被称为“慢十八”。接下来的是“泰山不紧不慢十八盘”,指的是中间的一段767级台阶,这一段的路程和难度都适中,故得此名。而最后的473级台阶,因其攀登时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意志力,因此被称为“泰山紧十八盘”。
在当地,有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这一段路程如果细心攀登,大约需要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关于这十八盘的命名由来,有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说法一,秦始皇登临泰山时,因山路陡峭,轿夫汗流浃背。过于劳累时便沿途休息了多次。到了山顶后,皇帝关心轿夫的辛劳,询问随从轿夫休息了几次。随从答曰:十八次。于是,“十八盘”因此而得名。
说法二,传说秦始皇登临泰山时需要多次下轿泰山神。轿夫们总是盼望有休息的机会。因为皇帝下轿十八次,所以轿夫也就盼了十八次休息。因“盘”与“盼”谐音,久而久之,“十八盼”便演变成了“十八盘”。
在关于泰山的话题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争议点: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有的说是1630多级,还有说1827级台阶。虽然小编也爬过多次泰山但都没有数清具体多少级台阶,不过相信只要再有机会攀登泰山时一定数清楚这个数字。
最后再提及一点泰山的美景——泰山日出。那是一幅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绝美画卷,只有在登顶时亲眼目睹才能深切体会其震撼之美。至此我们的探秘之旅也告一段落了,但泰山之谜仍等待着更多人去探寻和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