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三字经的开场白
在东北地域中,“血脉相连”的说法时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此“血脉相连”类似于人们性格、脾性以及习惯等诸方面的传承,它常被提及于当地百姓间的对话之中。它有时与个体的父母或家族长辈、亲属之间存在着极为相似之处,在许多情况下被用作带有贬义色彩的语境。
比如,“这孩子真是继承了父母的懒散性格”、“这孩子与他的爷爷同样窝囊”或“这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与他舅舅如出一辙”。也不乏褒义之用,例如“这孩子非常有出息,似乎继承了母亲的优点”、“这孩子聪明机智,与其的智慧有莫大的关系”或“这丫头美貌,简直和她姑姑年轻时如出一辙”。
虽然“血脉相连”这一说法在东北老一辈人常被提及,但它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这种观念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所体现,正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传达的道理。在异国他乡,也存在着相似的观点,即血统论。社会中存在的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人们在寻找伴侣时常常希望子女能够“继承”优秀的血统。虽然曾有人认为这是的体现,甚至是对非贵族的贬低和排斥,但现代科学却为这种观念提供了新的解释。
如今,“基因论”的兴起为“血脉相连”注入了科学的色彩。每个人身上的性格特点或多或少都与长辈有所相似,这正是由基因遗传所决定的。就像人们常说的“有一种品性叫随根”,其背后的科学解释就是基因的作用。除此之外,环境的因素也不能被忽视。的传统文化《三字经》早已提出“环境塑造人”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圈子文化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在东北的各个家庭里,“血脉相连”总是能引发人们热议。我小时候常常因为倔强的脾气而听到母亲说“随你家的根儿”,当时我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确实与家族长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我的父亲一生刚毅果敢、直率坦诚、爱打抱不平;而我的母亲则善良得近乎没有底线,一生中常常容易相信他人而受骗。唯一不同于父母的是他们没有太多文化,而我至少能够写点文字,于是有了这篇关于“血脉传承”的文章的创作。
进一步而言,那些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围绕低层次网红话题转的人,无论他们的基因如何优秀,但长期沉浸在不健康的环境中可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个体的世界观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是否有被同化的可能?而对于他们的孩子而言,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