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饭的来历是什么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腊月初八这一天,母亲总会像其他人一样,煮一锅加入粉红饭豆的黄粘米饭,称之为腊八饭。

平日的餐桌上,虽然经常有黄粘米饭的身影,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单调的,缺少了白糖的点缀。然而在腊八这一天,却别有一番风味。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所吃的黄粘米饭上会铺上一层洁白的砂糖。当搅拌均匀后,饭的香气和糖的甜味相融合,的感觉,简直是既香又甜,美妙至极。

我曾好奇地询问父母,为何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吃腊八饭。他们总是以传统为借口,说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习俗,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似乎只为了讨个吉利。如果我再继续追问,母亲便会带着笑意说:“咱们黑龙天儿不是冷得要命吗?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咱们吃粘米饭就是为了粘住下巴,免得真的冻掉了。”即便我对此表示怀疑,父亲也会笑着接话:“没错,不就是因为大家都吃了粘米饭嘛。”

为了验证父母的观点,有一年腊八节,我在未吃腊八饭之前特意跑到冰天雪地里玩耍了几圈,然后捂着冻得通红的下巴回家。我向父母质疑:“我的下巴不是没冻掉吗?”母亲则嗔怪道:“你总是问这问那的,好了好了,快吃饭吧。等黄米饭凉了,可别把你的小牙硌掉了。”我也只好作罢。

尽管我未曾完全理解腊八的来历以及吃腊八饭的原因,但我深知每到这个时候,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我的家乡村庄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期待着杀年猪的日子,因为那样就有肉吃了。我无比盼望着腊八这一天的到来。

随着我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也远离了母亲每年的腊八饭。时间让我几乎淡忘了这个习俗。事实上,腊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从先秦时期开始,腊八节便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传,秦始皇统一后将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则是在汉代正式出现。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每年腊八这一天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准备一锅腊八粥以示庆祝。在清朝时期这一习俗更是盛行皇皇帝及大臣们会领取或派发米、果等食材给僧侣食用民间也是家家户户自制腊八粥既祭祀祖先也寓意合家团圆、欢聚一堂馈赠亲友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仪式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据传明朝初年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只能为财主放牛有一天他在归途中偶然发现了一处老鼠洞里面藏有米、豆和红枣等食材他便将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味道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后来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依然记得此事于是便下令在腊月初八这天熬制各种粮豆混合的粥以此纪念这段经历并称之为“腊八粥”。